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三区正式启用,聚焦“脑机接口”

2025-09-17

近日,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三区正式启用,该病区以脑机接口临床转化”为核心特色,整合闭环磁刺激、深部脑刺激等五大先进技术,未来将为瘫痪、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搭建起“智能诊疗-精准康复”一体化平台。

image-20251013160842-1

肖海鹏院长、骆腾书记、张弩副院长为神经外科三区揭牌

据悉,新启用的神经外科三区共设置46张病床,以“脑机接口临床转化”为特色,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集科研、临床、康复于一体的神经调控中心。

所谓“脑机接口”技术,就是通过实时解码神经信号,并与外部设备交互,能够为瘫痪、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慢性疼痛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先进治疗的技术。

目前,病区医护团队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等领域的综合诊疗水平已跻身国际前列,可常规开展五项先进技术:闭环磁刺激技术、深部脑刺激、立体定向脑电图、脊髓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

 

image-20251013160923-2

工作人员演示“脑机接口”技术

此外,该病区依托神经外科学科优势,联合康复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构建起一条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在内的全链条服务。病区还设立神经调控随访中心,可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像“健康管家”般持续追踪患者数据,动态调整治疗方案,让疗效从“短期改善”升级为“长期稳固”。

“让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病床,让更多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谈及发展愿景,中山一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张弩透露,未来病区将进一步探索脑机接口在意识障碍促醒、卒中康复、智能假肢控制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助力医院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脑机接口研究与治疗中心。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成的神经外科之一,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7年获得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最佳神经外科专科提名,2024年在STEM 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1位。综合水平居华南地区前列,年门诊量超过25000人次,以诊治神经外科各类疑难疾病著称,疑难危重患者收治90%以上。神经外科病种专业细化,设置了神经肿瘤、颅底、血管、功能、脊髓、小儿和外伤等亚专业组,在垂体腺瘤、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颅底肿瘤、脊髓疾病、先天性颅脑疾病、颅神经疾病和重型颅脑外伤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神经外科  张弩教授

image-20251013160939-3

 

中山一院副院长

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国家杰青、优青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理事兼神经肿瘤分会主委等。

张弩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杰青、优青、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首席、国自然专项、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课题。近5年以最后/共同通讯在Cancer Cell、Nature Cancer、Nature Cell Biology、Cell Metabolism、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前沿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王忠诚神经外科医师奖、吴孟超青年医学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国之名医”青年新锐榜单、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临床医学)。

张弩教授专长于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提出多模态影像导航与精准肿瘤切缘识别的显微手术联合个体化综合治疗的胶质瘤治疗策略,系统性研究了环状RNA编码蛋白在胶质瘤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为主要研究者(PI),张弩教授负责开展了多项Ⅲ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集中于神经疾病领域的创新治疗技术,包括颅内肿瘤激光消融、胶质瘤免疫治疗新策略和自适应DBS算法治疗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