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捷报】匡铭教授团队研发肝癌早筛智能模式,登上国际期刊

2025-09-08

 

近日,中山一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匡铭教授团队牵头的一项研究在肝细胞癌(HCC)智能化筛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

该研究面向全球高发、致死率极高的肝细胞癌难题,首次在临床环境中系统验证了不同人机协作模式在超声早筛中的效能,并提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智能筛查流程,为我国乃至全球肿瘤早筛提供了可行的“中国方案”

image-20250908184819-3

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

匡铭教授肝癌AI诊疗团队

匡铭教授团队长期深耕肝癌及重大疾病的智能化诊疗研究,注重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诊疗流程、基层可及性和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在本研究中,团队自主研发两大核心超声影像AI模型,联合数据治理、工程开发、临床试验等多方力量,通过人机协作策略设计、临床工作流嵌入、多中心验证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化肝癌筛查模式”。

团队始终重视成果转化与推广,目前该模式已在多家医院和不同临床场景中开展应用探索,并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落地奠定了基础。团队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在 Cancer Cell、J Clin Oncol、Gut、npj Digital Medicine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多项,已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临床转化。

肿瘤科/肝胆胰外科   匡铭教授

image-20250908184819-4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

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一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亚洲肿瘤消融协会(ACTA)主席、全球卓越肿瘤研究中心(CHORUS)共同主席、教育部外科智能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外科组副组长、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肿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健委肝胆胰外科质控中心主任。

匡铭教授是我国杰出的肝癌治疗专家,曾作为执笔专家编写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编写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编写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等。匡铭教授牵头成立了我院肝胆胰肿瘤及疑难病多学科会诊中心年门诊量超9000人次,随访超10000人次。匡铭教授牵头建立华南肝胆胰肿瘤生物标本资源库,纳入10894例具有影像、病理、预后等资料的临床数据库及3800多例具有血浆、肿瘤组织等标本的生物样本库。

近年来,匡铭教授牵头成立华南地区肝癌多中心合作组织(START),联合32家大型医院建立肝癌AI影像辅助诊疗平台,率先提出专家启发式智能影像模型用于预测微血管侵犯、肿瘤新生抗原以及杀伤性免疫微环境评分等复发关键特征率领团队获批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项,并完成2项相关国产化消融智能器械的研发优化。同时,匡铭教授作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将其牵头完成的LAUNCH研究(全球首个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肝癌的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J Clin Oncol》和《JAMA Surgery》,不仅改写了中国指南案,同时推动了多部国际国际权威指南的更新修订。

5年,匡铭教授承接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5项,作为Leading PI牵头药物临床试验4III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1项。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其所负责的项目入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项胆管癌项目入组数位列全国第2,一项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研究以及一项针对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入组数均排名全国第4。

 

 

中山一院优质高效的办事流程:

 高效启动:在申办方配合的情况下半数项目3个月内启动,最快1个月启动。申办方配合度越高启动速度越快。

绿色通道:在高效启动的同时,为组长单位项目开启更快速的专属绿色通道。

高速立项:项目立项1~2个工作日,尚未获得国家局批件、组长单位批件也可前置立项;有国家局受理通知书可伦理前置。

流程并联:确认在我院开展的项目在立项成功后,伦理审查、合同审核、遗传办审核、启动前质控及启动前项目管理系统(CTMS)方案配置可同时开展,全面加速项目启动进程。

伦理审查会议每月2次,最快12天获得伦理批件(可根据受理项目、委员到会人数及其他特殊情况,临时调整会议时间或增减会议次数);会后1日内即可反馈审查意见;快审最快可在当日出具批件。申办方参考《快速通关!中山一院伦理初始审查实用指南》,了解更多常见问题,助力伦理审查高效通过。

合同沟通1~3个工作日,使用框架协议最快1天定稿,我院合同收费标准属于业内收费水平的中等偏低,惠而高质。申办方可通过即将上线“智能合同审核系统”在外网随时随地查询检查检验费用同时该系统具有合同总费用在线生成功能,费用计算更加便捷准确。系统内置了主协议、CRC协议等各类合同框架,支持申办方一键调用并快速制定合同。申办方/CRO和机构人员可共同使用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对合同主体进行审核比对,比对耗时以秒计算,极大节约申办方时间

遗传办文件最快当日完成审核3~5个工作日可完成盖章流程。

全流程数智化临床试验信息系统2018年起,中山一院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致力于建立并完善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包含14个子系统,近100个功能模块,其中CTMS(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和CTSS(受试者随访系统)作为两大核心部分,已实现项目管理系统(CTMS)、受试者管理系统(CTSS)与院内 HISEMR 等各业务系统的深度对接交互,形成了以电子病历系统(EMR)为核心,集项目办公管理与受试者随访管理于一体、临床试验全流程业务及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闭环管理主要功能包括:(1)访视过程融入临床诊疗受试者随访与普通诊疗同系统、同界面,既保证了诊疗数据同源同质,又通过底层特殊标识对受试者信息进行逻辑隔离,满足了受试者“筛选–入组–治疗–随访–出组”的全流程闭环管理2内外网数据交互,消除信息孤岛研究团队可通过外网查询院内检验项目细项和费用,经外网预先配置院内访视医嘱及禁用药,且试验信息一处录入,多处调用;(3GCP病历格式化记录及书写要点系统提示;(4)禁用药的维护及开立预警;(5)合并用药格式化记录和汇总,及与其EDC导出数据的快速比对;(6AE的格式化记录和汇总;(7)试验经费的线上管理及低额预警;(8)受试者专病库建设与脱敏后的远程监查/稽查等,显著提升项目运营效率与成本可控,助力申办方实现高质量、低风险的临床试验管理。

诚邀国内外申办方携手合作!对于组长项目,我们将提供专属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助力项目快速启动,为合作方节省宝贵时间,加速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