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P快讯】我院荣获罗氏《肝癌领域临床研究全球突出贡献中心》认证—— 以卓越科研实力助推肝癌治疗国际进程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匡铭教授团队获得罗氏制药授予的《肝癌领域临床研究全球突出贡献中心》证书。该认证标志着我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在肝癌临床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质量管理及国际协作水平获得国际知名企业的权威认可。
作为罗氏全球肝癌临床研究网络的重要参与单位,我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匡铭教授团队深度参与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评价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Tiragolumab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IMbrave152)”和“一项评价经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初步治疗后行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研究(TALENTop)”。这些研究以严苛的国际标准开展,其高质量数据为推动肝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革新做出了贡献。通过与国际顶尖机构的协作,我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匡铭教授团队不仅为肝癌治疗指南的更新提供了“中国证据”,更助力全球患者实现生存获益的显著提升。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全球医疗同道的合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创新为引擎,为攻克肝癌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肝胆胰外科中心
中山一院普通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匡铭教授是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牵头成立了我院肝胆胰肿瘤及疑难病多学科会诊中心,年门诊量超9000人次,随访超10000人次。
PI介绍
肝胆胰外科中心/肿瘤科
匡铭教授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
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一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亚洲肿瘤消融协会(ACTA)主席、全球卓越肿瘤研究中心(CHORUS)共同主席、教育部外科智能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外科组副组长、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肿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健委肝胆胰外科质控中心主任。
匡铭教授是我国杰出的肝癌治疗专家,曾作为执笔专家编写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编写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编写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等。匡铭教授牵头建立华南肝胆胰肿瘤生物标本资源库,纳入 10894例具有影像、病理、预后等资料的临床数据库及3800多例具有血浆、肿瘤组织等标本的生物样本库。
匡铭教授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担任亚洲肿瘤消融协会(ACTA)主席、与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匡铭教授牵头完成了全球首个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多中心III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LAUNCH研究),将进展期肝癌中位生存时间突破性延长6.3月,生存率提高57%;并创新性地提出对于伴有门脉癌栓的可切除肝癌患者,术后局部治疗联合索拉非尼能够将2年无复发生存率提高22%,将伴有门脉癌栓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由11-13月大幅提升至30.4月,生存率提高43%(J Clin Oncol 2022;JAMA Surg 2024, 最后通讯)。相关成果直接改写了中国指南,并推动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指南(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ESMO)、美国肝病协会指南(AASLD)、韩国肝癌协会指南(KLCA-NCC)等多部国际权威指南的更新。
近年来,匡铭教授牵头成立华南地区肝癌多中心合作组织(START),联合32家大型医院建立肝癌AI影像辅助诊疗平台,率先提出专家启发式智能影像模型用于预测微血管侵犯、肿瘤新生抗原以及杀伤性免疫微环境评分等复发关键特征。率领团队获批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项,并完成2项相关国产化消融智能器械的研发优化。
近5年,匡铭教授承接药物临床试验20余项,其中大部分为创新的国家1类新药,作为Leading PI牵头药物临床试验2项,入组速度快,在一项治疗胆管癌的II期药物临床试验中,入组例数全国第二。匡铭教授带领团队严格遵循GCP要求,项目质量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