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风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明星PI介绍(第1期)
为了让申办方更深入地了解我机构的PI团队,机构办公室编制了一系列详尽的PI专业介绍。本期精选内容覆盖了多个关键医学领域,包括消化内科、神经内科、I期临床试验中心、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以及肾病学专业。我们致力于展现每位PI的专业素养与独特贡献,以期为双方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1.消化内科 陈旻湖教授
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胃肠病学会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炎症性肠病学会常务理事,担任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Journal of Esophagus 杂志编委、中华消化杂志及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副主编。
陈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400篇,其中SCI收录近30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0部,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入选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他带领的我院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影响力,与美国、西班牙及以色列等国际知名IBD团队开展密切合作。中山一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拥有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多学科团队,年门诊量超过6000人次,随访病例超过7000例,牵头成立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建立中国炎症性肠病规范诊疗体系。
由陈旻湖教授牵头,联合国内19家三甲医院及韩国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完成的国家I类新药奥拉奇西普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全球唯一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选择性IL-6反式信号传导的抗炎生物制剂,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原研新型生物制剂。陈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发表该项目研究成果。
近3年来,陈旻湖教授作为leading PI牵头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20多项,其中国际多中心8项。多个项目入组例数排名名列前茅,多个新药成功注册上市。
2.神经内科 曾进胜教授
中山一院副院长
神经科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会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完成国家、省部和地市级科研项目41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和973课题),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6篇。主编专著8本,参与编写专著32本。
中山一院神经科是华南地区最具实力的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名医会诊抢救中心,院本部现有床位117张,每年门诊接治患者超过20万人次,急诊患者1万人次,住院患者4500余人次。各亚专科建设齐全,团队合作紧密,技术力量雄厚。
近3年来,曾进胜教授承接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共计30余项,牵头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2项,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等多个治疗领域有丰富临床试验项目经验。
3.I期临床试验中心 彭穗教授
中山一院精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在临床与转化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迄今发表SCI论著30余篇,包括Annals of Oncology, Lancet Digit Health, Cell Research, Hepatology, Cell Reports Medicine, Cancer Research, Am J Gastroenterol和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近3年来共承接I期临床试验项目3项,其中牵头开展I期临床试验项目2项。对人体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等I期临床试验项目有着独到见解。
4.重症医学科 管向东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现任中国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港澳台事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健委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重症医学》(第一版)。担任《Critical Care 中译本》主编,《中华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副主编。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危重病与急救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等10余国家级杂志编委。
近3年来共牵头开展II期和III期药物临床试验8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项,项目质量优质上乘。其中,由管向东教授牵头开展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HSK3486乳状注射液成功注册上市。牵头开展的中国首个细胞因子吸附柱(III类医疗器械)成功上市,填补了国内细胞因子吸附治疗的空白。
5.泌尿外科 邓春华教授
中山一院泌尿外科教授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主任医师、男科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广东省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男科疾病发病机制与诊疗新方法研究、男科疾病干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转化研究。
承担各级科研基金30余项,获国家专利7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优生优育科技进步一等奖。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Cell Report Medici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主编《男科疾病诊治指南2022版》、《男科疾病诊疗常规》等行业规范性文件。
近3年来,共牵头开展II期和III期药物临床试验7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项,项目入组速度快,质量优。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先天性或后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临床试验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6.肾病学专业 陈崴教授
中山一院内科主任、肾内科主任
国家卫健委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肾脏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腹膜透析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各级科研基金1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包括Am J Kidney Dis. JCI insight等高影响力杂志),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8篇。
中山一院肾内科是中国肾脏病学的发源单位之一,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博士点授权学科。1986年获批卫健委肾脏病临床药理基地,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肾脏病诊治中心。每年诊治肾脏病住院患者近5000人,年门诊量达80000多人次,年肾穿刺活检人数超过1000例,收治患者中疑难危重收治率达90%以上,规律随访健存腹膜透析患者1100余人。
肾内科研究团队搭建了高质量临床研究平台。近5年,已承接35项注册类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其中RCT研究22项,累计经费达2000余万元。聚焦IgAN和LN为代表的免疫性肾病开展精准医学研究,牵头国际国内临床研究7项,牵头全国首个青蒿琥酯治疗LN多中心RCT研究,获得中国IgAN和IN患者新型治疗方案的循证医学依据。在首创全球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广州模式”的基础上,牵头开展系列多中心队列研究及高质量的RCT。
多项临床研究成果被The Asian Lupus Nephritis Network (ALN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ISPD)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等组织制订的国际国内指南引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中山一院优质高效的立项流程:
1.项目立项1~2个工作日(可前置立项)
2.伦理审查每月2次(可伦理前置)
3.合同沟通2~3个工作日定稿
4.遗传办审核盖章3~5个工作日